be365讯 (文\张乔 年静 摄影\徐琦 薛勤学)采莲船是陕南秦巴山区颇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舞蹈。王相才的爷爷王豋灵,是骆家庄采莲船表演的组织者和艄公扮演者,50年代当地著名的采莲船表演艺人;父亲王潮银,也是采莲船表演的爱好者和参与者。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,王相才从小就喜欢采莲船表演,每年正月,他都跟着爷爷的采莲船表演队伍,一路观看,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逐渐熟悉了采莲船的制作技艺和表演技巧。
1965年,17岁的王相才招工到略阳钢厂,是厂里的文艺骨干。1977年从略阳钢厂回到家乡安康后,爷爷、父亲已相继病逝。王相才传承爷爷等老艺人的技艺,挑起了轧制彩船,组织排练、表演采莲船的担子。1983年后又相继得到汉剧团张天琴、王发云等老艺人的指导,采莲船表演技艺不断提升。至今,已不间断从事采莲船表演近40年,成为本区著名的采莲船表演艺人。
采莲船属于道具舞蹈。王相才每年表演用的道具,为自己亲手制作,先要用竹篾绑扎成精巧别致的龙形、凤形的龙头凤尾船体,船上方为轿顶式的五彩缤纷的船篷;船四角拱翘,各挂红灯一只,船头的莲灯、船尾的果蔬,船顶的鹭鸶,轧制形象生动;船下用绸布围起。他制作的采莲船玲珑剔透,和整个舞蹈相得益彰。
每年春节前后,王相才根据安康采莲船表演所需的:着红色彩服的坐船姑娘(又称太公娘子),持桨的艄公老汉、摇扇子的丑婆等角色,组织住地周围爱好文艺活动的人,编排采莲船节目,并自扮艄公,上街表演。他扮演的艄公神态毕肖、形象灵动,对抢滩、搁浅、刨沙、背船等传统表演程式,烂熟于心,一气呵成;自编自唱的花鼓子不仅字正腔圆,而且十分应景,很受观众喜爱和赞赏。1977年后,在全区历届民间文艺大赛中均获一等奖;1983年在安康地区文艺调演比赛中获得特等奖。连续15年参加汉滨区春节优秀民间文艺展演屡获一等奖。
王相才现在虽然六十多岁,但身体健康,精神矍铄,对采莲船制作、表演保持着浓厚的兴趣。多年来,他不仅自己坚持表演、组织演出、自费购买服装、道具,而且不断培养年轻人。如今,他的徒弟朱俊善、李灿军等,都熟练掌握了莲船制作技艺和表演技巧,活跃在安康民间文艺的舞台上。
相关阅读